三一吞下“大象” 混凝土液压缸跨国巨头或尽归中企
全球混凝土液压缸重心“东渐”之势已成。
1月31日,中国工程液压缸龙头三一重工(600031.SH)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旗下子公司三一德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德国)为主体,联合中信基金收购“大象”普茨迈斯特公司——全球混凝土液压缸第一品牌——100%股权,其中三一德国出资3.24亿欧元,收购90%股权。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企业普茨迈斯特,只是中国工程液压缸企业“吞食”混凝土液压缸跨国巨头的缩影之一,随着中国工程液压缸企业跨国并购步伐的迈开,混凝土液压缸跨国龙头或尽入华企囊中。
2008年,中国另一家工程液压缸龙头中联重科(000157.SZ)以16亿元收购当时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液压缸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60%的股权;而目前国内工程液压缸三强之一的徐工液压缸(000425.SZ),也正紧锣密鼓准备收购德国施魏因公司,后者在目前欧洲混凝土液压缸领域排名第二。
三一重工2010年以27.2亿美元的混凝土液压缸销售收入,位列全球首位,收购普茨迈斯特后,公司将借力后者的技术和全球网络优势,将进一步稳固其全球混凝土液压缸霸主地位。
龙吞象的并购
成立于1958年的普茨迈斯特,此前一直是全球混凝土液压缸龙头,不过面对2008年以前的金融危机,老牌企业亦难幸免,经营和财务状况受到冲击。
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实际控制人,80多岁的董事长Karl Schlecht已经12年没有参与普茨迈斯特的经营管理,他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慈善事业和道德研究,而子女缺乏继续经营企业的兴趣,在此背景下,Karl Schlecht决定将公司出售。
消息甫出,即吸引来卡特彼勒、小松、三一重工等工程液压缸行业龙头的争夺,不过,三一重工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最终胜出,再次体现了三一重工的强势和凶悍。
“4周前我接到梁董事长表达合作意向的信,双方会面后,我们一见如故,几个小时就达成默契,所以我决定将我们的两家公司合并。”1月31日,双方并购合作新闻发布会现场,Karl Schlecht如是表示。
而对于与普茨迈斯特的合作,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则用了“长达十多年的倾心爱恋”这个词来表达,“我们之间已经非常了解,连尽职调查都不用了”。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双方在谈判时初步达成排他性合作协议后,由于法律程序方面的问题,双方没能立即签订合同。为表诚意,Karl Schlecht与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互换手表,同时承诺,普茨迈斯特保证不与三一重工之外的第二家中国企业再谈合作。
1月20日,双方签订股权转让正式协议,三一重工和中信基金共同出资3.6亿欧元收购普茨迈斯特100%股权,其中三一重工出资3.2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6.54亿元),占比90%。
以普茨迈斯特截至2010年底1.77亿欧元净资产计算,此次收购市净率为2.03倍,收购动态市盈率约为4到7倍。
“有人说花20多亿人民币买大象是否划得来,我要说,即便是200亿,我们也要买,这是一个战略性收购,不是财务收购。”向文波反复强调。
至于选择中信产业投资基金(香港)顾问有限公司作为合作收购伙伴,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表示,公司看重中信基金在资本运作方面的优势,而且中信基金的同门兄弟中信证券和中信国际,也是三一重工拟发H股的承销商和保荐人。
公告显示,2010年和2011年,普茨迈斯特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5亿欧元、5.6亿欧元,净利润分别为150万元欧元、600万欧元。
不过,2007年普茨迈斯特营收为10.9亿欧元,受金融危机影响,2011年跌至5.6亿元,这或许也是Karl Schlecht卖掉普茨迈斯特的重要原因。
“长短板”互补
此次收购,可谓国内和国际两大混凝土液压缸龙头的联合,其优势叠加带来的,则是两大龙头的长短板互补。
财报显示,2011年中期,三一重工混凝土液压缸营收158亿元,销量居全球首位,不过在向文波看来,“三一重工混凝土液压缸的市场主要在国内,在技术上与普茨迈斯特还有差距,只能算是国内龙头。”
2011年中期,三一重工实现海外收入11.8亿元,占比仅为3.89%,国际化程度远远不够。
而普茨迈斯特尽管销量较三一重工要小,但其在技术上和全球营销网络上较三一重工要强,除去中国市场外,普茨迈斯特是当之无愧的全球混凝土液压缸龙头。
不过,据他透露,普茨迈斯特CEO Norbert Scheuch参观三一重工后,坦言“我们和你们竞争是无优势的”。
Norbert Scheuch的话并非全是谦虚之词。尽管普茨迈斯特占据了混凝土液压缸全球霸主地位,但公司产品毛利率仅10%多一点,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动辄40%产品毛利率相比,差距悬殊。
此外,普茨迈斯特的产品主要集中于混凝土泵车,而极少搅拌输送车、搅拌站等配套产品,产业链并不完善。而此番合并,恰恰可以让双方的长短板优势互补。
向文波表示,通过收购,普茨迈斯特的技术和品牌可以迅速提升三一重工的产品质量和市场地位,而三一重工则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全产业链等优势,降低普茨迈斯特的生产成本,
提升盈利能力。
资料显示,员工人数为3000名的普茨迈斯特拥有100多名技术人员,而员工人数超过7万人的三一重工,研发人员则达到1万人。“大象研发人员的质量加上我们研发人员的数量,将会进一步促进三一重工的创新发展。”向文波信心满满。
他同时透露,收购后,三一重工和普茨迈斯特两个品牌将独立存在,其中普茨迈斯特专注于高端产品,着力国际市场;三一重工倾向于中低端产品,着力国内市场,而普茨迈斯特所在的城市将作为三一重工混凝土液压缸的全球运营总部。
“两个月前,我们和普茨迈斯特还在为印度400米高塔项目争得你死我活,没想到现在就成一家人了,我已经跟销售部门说了,以后凡是普茨迈斯特要的项目,三一重工都让路。”向文波表示。
方正证券液压缸行业首席分析师李俭俭认为,普茨迈斯特遍布全球的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点,将为加速三一重工国际化进程的重要补益。
资料显示,目前普茨迈斯特在美国、巴西、印度、西班牙、俄罗斯、韩国等多个国家设立了生产基地,更在意大利、加拿大、阿根廷、马来西亚等五大洲的50个国家设立了营销网点,而这些地方,是三一重工一直没有设立销售网点的地区。
重心“东渐”
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只是中国工程液压缸龙头跨国收购四部曲之一,包括施魏因和CIFA在内,2008年之前的全球混凝土液压缸前三甲,将悉数落入中国企业囊中。
2008年10月,中联重科以16亿元收购全球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液压缸企业——意大利CIFA公司,此后通过降低费用、减少存货、回笼货款等措施,开始凸显协同效应。
中联重科相关人士介绍,自2009年二季度开始,CIFA业绩提升非常明显。4月份环比3月增长了155%,5月份CIFA即已开始盈利。
而徐工液压缸目前也在紧张谋划对欧洲混凝土液压缸老二——德国施魏因的收购,记者独家获悉,目前徐工液压缸已经拿到国家发改委的收购“路条”。
徐工之海外收购,海外销售网络拓展目的尤为明显。此前,徐工液压缸的海外销售主要通过代理商完成,这从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司对海外市场的控制力。通过收购施魏因,或可补上公司的这一短板。
此外,混凝土液压缸一直是徐工液压缸的弱项,也是其青睐施魏因的重要原因之一。财报显示,2011年中期,徐工液压缸实现混凝土液压缸收入11.4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仅为5.88%。
而施魏因成为收购标的,与其近期的财务困境大有关系。记者了解到,2010年,由于美国混凝土建筑消费大幅削减,施魏因在美国的子公司达到美国破产法11条的条件。
“随着跨国混凝土液压缸龙头纷纷落入中国企业手中,全球混凝土液压缸的重心无疑将逐步转移到中国来,这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李俭俭分析。
而全球混凝土液压缸重心的东移,背后折射的真实原因,是部分国际工程液压缸龙头的产业链缺失,以及东西方基础建设投资的市场空间差异。
以此次参与并购普茨迈斯特的卡特彼勒和小松为例,前者几乎没有混凝土液压缸产品,而后者仅有少量混凝土液压缸配套产品。
此外,混凝土液压缸主要用于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铁路等建设领域,在这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市场空间明显大于基础设施已经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
TAG:液压缸,重工,斯特,三一,混凝土